近日,有人在网上爆料说,去年的情人节,他不但在垃圾桶里捡到了别人不要的鲜花、巧克力,甚至还捡到了戒指、手表和四位数的现金。
此消息一出,大批网友感叹,情人节捡垃圾,可以发家致富了。
评论区也是热闹非凡:
“有人会往里面装首饰、香水,而且不只有花,还有情侣会往蛋糕里放钱有,还有。”
“情人节,我要去高档场所的垃圾堆旁边溜达、溜达。”
“我这可不是捡垃圾,明明是拾起了一份又一份的爱。”
“这次,我要把属于我的,一次捡回来!”
网友纷纷化身“垃圾桶守卫者”,有人做路线规划,也有人做地点调查。
而在惊叹之余,我们看到的是一件件价值不菲的礼物被丢弃,资本还在不停的呼吁过节送礼。
难道说我们已经如此富裕?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掉入了资本精心策划的消费陷阱。
什么叫消费陷阱?
简单理解就是,资本给你营造出一种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环境,但还让你欣然的往里跳,因为资本会给你植入一种想法,告诉你生活本该如此,然后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
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对很多人而言,结婚是一定要买钻石的,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钻石本质就是块“石头”,分解了也不过是碳元素,重点是还不保值。
其本质不具有任何功能意义,那钻石为什么还有市场呢?
只不过是因为资本强行的把它跟爱情绑在了一起,钻石被赋予爱情的纽带、仪式感的象征以及精致的品味。
也正是这些完全抽象的概念,导致很多人对于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买不买得起,甚至钻石本身究竟有没有价值通通不管,反正就是一个字,买,不买就是不爱,使得古往今来无数的女性趋之若鹜。
凭空制造需求,其实是一件极为巧妙的事情,它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冤种们在察觉不到任何异样的情况下,去买他们完全不需要的东西。
消费陷阱的影响
我们现在只要一打开手机、电视,铺天盖地的都是北上广的精致生活,这个富二代,那个豪车豪宅,最终都给年轻人的一个错觉,这种有钱的生活才是常态。
就有不少人,他身边有优秀的朋友,那他就不自觉的跟人家买同款的衣服、鞋子,因为他们总觉得只要自己穿的跟人家一样,自己就会更靠近那个阶层,而不是去学习事业成功的人,背后的付出。
尤其是很多还没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甚至会觉得只要将来自己工作了,每天都要喝几十元一杯的咖啡,穿几千块的衣服。
可现实,很多人的月薪连都很难达到,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勉强了。
这种情况下,还怎么让年轻人消费呢?你以为资本就束手无策了吗?
年轻人透支消费
可以借钱,消费贷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借钱要求降低,让那些平时月光族有钱可借,同时提高利息自己赚钱。
近些年,资本三天两头就搞个节日,加上各种营销。就这样,年轻人不仅花光了当下的钱,还透支了以后的钱。
贷款消费成潮流,从此以后,年轻人彻底陷入了借钱、花钱、赚钱、还钱、再借钱的死循环当中,这其实等同于,在害现在的年轻人。
最后,话说回来,情人节如果对方送的正好是自己所喜欢的,而不是被资本所裹挟的礼物,简简单单相爱,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正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一直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