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报解读融信中国净负债降25背后转移融
TUhjnbcbe - 2025/6/22 17:30: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www.znlvye.com/

摘要:一个切面,审视融信成绩含金量和发展能力。

(来源

风财讯作者

多面视界DMviews)

“年更希望融信的标签是平稳”。

融信管理层多次表达的希望,在年3月24日公布的这份成绩单中,有了答案。

年融信录得合约销售金额约.17亿元,同比增加15.94%,实现了年初亿的销售目标。

期内融信的收益约.63亿元,同比增加49.75%;毛利.75亿元,同比增加54.68%;年内溢利58.94亿元,同比增加69.78%;股东应占年内核心纯利约31.82亿元,同比增加27.27%。

用年报的话说,“各项盈利指标稳步上扬。”

不过,更能证明融信花了大功夫“维稳”的是债务指标。

年融信创始人欧宗洪和执行董事曾飞燕均曾表示,重点是“把杠杆降低下来”,要把融信的净负债率降到70%-90%。

从结果来看,年融信截至期末的净负债率为70%,同比减少35%。

多面视界(DMviews)计算,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约73%,也同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

的确,当下的经济环境中,除发展经营以外,平衡负债既是融信年的目标,也成为“标志性”的动作。

多面视界(DMviews)通过剖析“降债”这个特殊的切面,能够更客观审视融信中国的成绩含金量,以及发展能力。

杠杆结构“开刀”净负债率降25%

伴随规模的增长,年融信的负债总额,同比小幅增长3.04%。

在对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扣除预收账款后负债率等指标的对比中,多面视界(DMviews)发现,融信对杠杆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倾向将杠杆压力从金融端转移。

年报显示,年融信中国的净负债率为70%(即(有息负债-在手现金)/所有者权益),同比减少35%。扣除其他应收预付款,调整后资产负债率则为73%。

如果继续剔除经营杠杆,根据中信建投的估测,在扣除预收账款后,融信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有1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幅,至66%(TOP40房企发债主体,扣除前后资产负债率的平均下降幅度在7个百分点),对应同期50%的净负债率。

这意味着,融信的调整后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差额会更大。

而差额越大,说明杠杆主要来源于经营,现金流主要压力是未来建安支出。差额越小,则杠杆越依赖金融负债,现金流压力主要来源再融资。

由此可见,融信对杠杆结构进行了调整,压力从融资端调向了更好控制的销管端。

从成本结构即可见,年融信中国的融资成本支出,增加了万元,但其中资本化利息,降低了近4亿元,融资成本主要是在非资本化利息的开支,以及外汇亏损净额减少层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渠道杠杆的降低。

与此同时,多面视界(DMviews)注意到,虽然融信中国年销售成本.9亿元,增加约48.23%,印证了压力的转化。但其中,真正体现建设销售和管理成本的“销售及营销成本项”只增加了约5.46%(至12亿元),说明建设经营层面的压力,的确更好把控。

(附注:经测算年中期数据,融信上市平台与发债平台的债务指标一致性高,差额小。且融信中国财报只设置应收账款科目,来核算经常预收和应收的实际业务情况,故可作为参考)

借道“供应链”转债降负节流

年融信中国的有息负债余额亿元,整体债务规模稳定,但实现了降杠杆。

这背后不能忽视年融信对供应链金融的更多青睐。

多面视界(DMviews)留意到,财报数据中,融信年贸易应付款项大幅增加40%,至.4亿。

而其中应付票据大幅减少近68%,主要的增量来源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以及承包商及供应商收取的按金,更多运用了议价权带来的杠杆效益。

实际上,从融信负债率经扣除应付账款后大幅下降,且快速拉近与净负债的差值,也能看出这一种经营杠杆的倾向。

甚至年融信流动资产大幅增加,也不应忽视应收少数权益款项82亿元,增加约26.08%,在其中的作用。

这种曾被称为“押账”的方法,到现在越来越多房企借由供应链ABS的方式开展。

因为这种反向保理的方式,既能促进上游供应商账款变现,也能延长应付账款的账期,缓解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债权,是转移给保理公司的,不会并表进财报的资产负债率中。

而且议价能力越强,房企让供应商、保理公司分担的成本越多,进一步降低利差和融资成本。

不过融信的应付账款中,近8成的账龄在1年以内。需要更快的周转效率,来保证现金流的充裕。

“借新还旧”纾解资金未来押注控成本

那么目前融信的资金情况如何?

多面视界(DMviews)注意到,年融信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亿元,同比增加37.26%,由此带动期内流动比率为1.51倍,相较年的1.41倍有所提升。

期内现金短债比也从1.01倍提升至1.6倍左右,目前阶段的流动性优化得较好。

年,融信的流动负债减少、短期借款减少,相反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增加,债务结构得到改善。

但在“借新还旧”中,为替换年到期的多笔利率8.25%的债券,根据年报披露,年融信发行了利率成本在7.33%-15.5%的债券,后续的杠杆压力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调整的一个方式是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多面视界(DMviews)留意到,在去年9月,融信落地了一笔跨境银团贷款,获得为期十二个月的双币种定期贷款融资,合共8.亿港元,这是融信第一次尝试这一融资渠道。

可见,净负债率从%降至70%,这背后融信花费的心力不少。在年的一系列“降债”举措中,能看到企业控杠杆的决心。

也是基于目前的资本结构,融信年实现的54.68%毛利增幅、69.78%净利润涨幅,表现出比往年更高的含金量。

对于未来发展,融信似乎也更多押注于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成本。

多面视界(DMviews)注意到,年融信整体毛利率保持微增,但当年销售均价为元/平,同比降低了16.25%,效益主要来源于对获地等成本的控制。

这也印证出,近年融信尝试的“一二级联动土地开发”等模式,已经产出了甜头。

不过也有证券分析师建议,融信目前布局的44个城市,长三角占比较大,未来完全可以更多考虑如何将全国个项目,万平方米的总土储,更好变现。

(更多消息可问多面君WY__SC)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报解读融信中国净负债降25背后转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