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反思P2P商业模式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
TUhjnbcbe - 2025/5/9 17:48:00
                            原创任泽平方思元泽平宏观

文:任泽平方思元梁珣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年起,我国P2P平台开始野蛮扩张,高峰期运营平台约家。但是由于监管真空,非法集资、诈骗等乱象层出不穷,P2P行业共经历三次暴雷潮。监管清退至今,P2P网贷平台数量已完全归零。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P2P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导致居民财富流失,金融风险加剧,教训深刻,值得反思。

摘要

P2P本质是信息中介,与作为信用中介的传统金融机构有根本区别。P2P交易模式诞生于欧美,本来仅是针对特定范围的小众商业模式,但是年传入我国后,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有所变质。总结P2P在我国发展的教训,一是监管缺失、商业模式异化,二是P2P商业模式天然存在缺陷,难以持续。

我国P2P商业模式:偏离信息中介,劣币驱逐良币。国内P2P业务模式主要分两类,1)正规的信息中介,只对借贷双方进行信息匹配,以拍拍贷为代表;2)违规的类信用中介,包括担保模式、超级债权人模式、类资产证券化模式等,共性均为资金池方式运营,背离信息中介职能,存在期限错配、自融、庞氏融资等多种违规操作。震惊行业的“P2P第一大案”e租宝、善林金融案等,均为异化的类信用中介,单笔涉案规模均超百亿水平,受害投资者超过百万人。由于行业监管缺失,大量P2P在发展过程中以类信用中介模式冲规模,挤压正规信息中介生存空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风险快速积聚。

P2P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缺陷,可持续性较差,存在道德风险。美国P2P平台LendingClub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度成为全美第一,但是年至今生存难度同样加大。首先,信息中介模式本身可持续性较差,依靠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驱动平台扩大业务规模,但是佣金收入难以覆盖冲规模带来的管理、开发费用成本。其次,模式天然存在道德风险,平台有违规改善盈利的内在动力,年LendingClub管理人违规借贷万美元以改善利润,年Sofi平台夸大其贷款再融资收益、客户收益率以吸引更多资金,年Prosper错误计算和夸大平台年化收益率,一系列丑闻剧烈冲击企业和整体行业。盈利困难背景下,包括LendingClub在内的头部平台纷纷向数字银行转型,结合银行牌照优势与自身技术优势拓宽业务边界。

展望未来,一方面,目前我国P2P平台已完全清退,各大正规平台陆续转型;另一方面,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未来随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监管能力将持续提升。近期金融委专题会议定调,“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预计未来监管态度也将更加审慎,防控金融风险。

风险提示:金融过度创新、金融系统性风险。

正文

1全球P2P发展历程及现状

1.1定义:信息中介

P2P是信息中介,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的功能,二者本质区别在于信息中介不用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负责。根据我国原银监会等四部委年8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范。P2P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

1.2发展历程:国外稳健发展,国内由乱而治1.2.1国外发展:针对特定市场范围,迅速稳健成长

(1)年之前,早期萌芽: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信贷需求多样化催生P2P。全球首家P2P平台起源于英国,英国银行业由5家大型银行垄断,导致个人与企业信用贷款难度较大,手续繁琐、速度慢、门槛高,个人和企业资金的供需匹配效率低。年全球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诞生,其定位信息中介,通过向双方收取手续费实现盈利,随后该模式迅速在世界各国复制和传播。美国最具代表性的P2P平台也在这一阶段成立,年美国Prosper平台成立、年LendingClub成立。

(2)-年,快速发展:1)次贷危机爆发后,银行信用收紧,大量无法获取贷款的高风险借款人转向P2P。2)超宽松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部分资金涌向P2P,推动其高速发展。3)监管加强,遏制乱象,促进有效竞争。美国方面,次贷危机的破坏力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P2P行业警觉,对行业进入的保证金和资质设置高门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Prosper和LendingClub寡头垄断的优势地位;英国方面,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P2P监管,同时行业协会于年成立,自律水平高。

这一阶段,虽然P2P获得较快发展,但由于美国金融体系发达,各类金融机构已满足大量不同融资需求,P2P的高速成长针对特定市场范围。具体来看,增速上,以美国为例,至年,Prosper和LendingClub贷款增速平均每年实现%的增长速度。规模上,据费埃哲公司年报告,美国使用P2P贷款人群不到1%,远低于我国的3.8%。

(3)年至今,生存难度增加:1)政策收紧、资金面不宽裕,金融市场动荡导致机构投资者抛售P2P资产以避险,平台生存难度加大。2)年头部P2P平台LendingClub丑闻揭露,平台CEO篡改贷款信息违规促成交易,风险事件动摇投资者对P2P行业信心,行业整体规模迅速收缩。3)金融巨头进军个贷市场挤占P2P空间,以高盛、花旗、富国为代表的传统银行进军,其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较低的资金成本、成熟的风控等一系列支持机制。年,高盛上线个人无抵押网络借贷平台Marcus,花旗、富国先后开通了网上个人借款业务,进入新竞争领域。

1.2.2国内发展:快速扩张,暴雷潮频现

(1)-年,萌芽期:行业发展缓慢,以借鉴国外模式为主,以信息中介模式存在。随着英美P2P创新浪潮传入中国,年宜信首先实践,年拍拍贷首创国内小额信贷网站。这一阶段业务模式以信息中介模式存在,借款人基于授信额度在平台发布借款信息,投资人自行选择投资。据零壹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年末,我国网贷平台数量大约在60家左右,活跃的平台只有不到20家,平均月成交金额为5亿,有效投资人约为1万人左右。

(2)-年,野蛮扩张期:市场需求激发高增长,但监管真空下,P2P异化为信用中介。由于彼时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且以间接融资为主,居民理财渠道有限,小微企业、个人融资难度大,P2P一定程度上弥补金融系统空缺,市场需求较大。-年,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部分信用资质较低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P2P平台结合民间借贷开始对中小企业融资,采用“线下审核+线上融资”模式,并要求借款方出具抵押物,同时平台承诺保障本金和利息,出现信用中介特点。-年,大量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涌入P2P行业,自融、资金池、庞氏融资等层出不穷,平台风险激增。

这一阶段,P2P行业出现两次暴雷潮:1)年,宏观经济下行引爆部分平台风险。年以来经济换挡趋势明显,信用风险压力提升,而此时野蛮生长的平台自融、假标等乱象丛生,因此集中违约、资金抽离引发了部分平台卷款跑路等问题。2)-年,股市上涨导致流动性抽离,叠加监管政策落地,大量违规平台风险暴露。流动性方面,年起股市持续上涨,大量P2P资金转向股市,流动性抽离;监管方面,政策陆续落地,年4月原银监会印发《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排查。这一阶段跑路行为占问题平台比例达65%。

(3)年至今:整顿规范、清退期。1)年是P2P的“监管元年”,3月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8月原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随后关于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配套政策陆续落地,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2)年是P2P的“备案元年”,12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由于各地执行力度不一,年8月领导小组再度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强化备案要求。

这一阶段,P2P行业暴雷潮再现:受宏观流动性退潮、网贷监管加强、投资者信心降低等多重因素影响,P2P行业面临深度清理。1)宏观经济下行,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流动性全面退潮,信用风险压力提升,逾期率提高,加剧平台偿付危机。2)监管严厉整顿,备案元年开启后,一是平台不能发产品续接老产品,但仍需按期兑付收益,甚至面临投资人赎回时补足其本金,资金链压力显著;二是由于整顿期备案流程时间长,P2P平台流动性压力积聚,大量平台宣告清算或直接卷款跑路。3)投资者信心受挫,风险溢出打击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挤出违规平台运营。据网贷之家数据,年全年退出行业平台数量为家,相比年的家有所减少,但影响更大,数家待收规模上百亿的平台开始转型退出。

1.3现状:国外交易规模在百亿美元级别,国内已完全清退

(一)国外市场

美国网贷主要是较为优质的无抵押消费贷款,其次是小企业贷款和学生贷款,作为针对高风险的小众市场,其目前成交量规模在百亿美元级别,市占率不高。以消费贷款市场为例,美国财政部年P2P白皮书显示,消费贷款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其中网贷平台贡献不足1%。此外,从产品设置看,其上线产品与传统金融机构产品相似,但明显利率更高。(二)国内市场

我国P2P主要是无抵押消费贷款,此外也有企业贷款及以汽车和房产为抵押物的贷款。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年,P2P累计成交量约为9万亿,行业总体贷款余额为.91亿元,同比下降37.69%,创近3年新低。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消费贷款规模的1.1%。

截至年11月中旬,我国网贷平台已完全清退。截至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家,相比年底减少了家。年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P2P交易模式诞生于欧美,本仅是针对特定范围的小众交易模式,然而在短短不到10年时间里,在我国从遍地开花到一地鸡毛,大量平台涉及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导致居民财富流失,金融风险加剧,教训惨痛。究竟P2P在我国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在下文从两个角度探究,一是我国特有的P2P商业模式,二是P2P商业模式存在的本质问题。

2我国P2P商业模式:偏离信息中介,乱象丛生

2.1典型商业模式

2.1.1信息中介:平台模式(个人-个人)

纯粹的P2P平台只进行信息匹配,不参与担保。平台利用自身的大数据风控能力,筛选出资质及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并将其信息发布在投资平台上,投资人根据自身需求选定相应额度和期限的标的,借款合同双方直接为借款人和投资人。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只负责审核借款人资质、信息披露、撮合交易、协助投资人追索违约债权,并且收取部分服务费。典型案例:拍拍贷——坚定平台模式、信息中介

拍拍贷年成立于上海,年11月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截至年3月31日,平台累计借款用户数为万人;累计投资用户数为71.3万人,累积交易总额为亿元。

1.平台模式坚定拥趸者

1)资金端运行与知名第三方合作:平台与具有央行颁发支付牌照的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以及银行体系合作,实现用户充值和提现资金的收付。2)资产端利用大数据进行资产筛选、欺诈检测:平台使用特有风险定价模型评级,收集借款人基本的个人信息、社会属性及客观背景,对信息进行欺诈检测。目前拍拍贷的风险识别模型中维度超个,个人参考因子超个,数据的获取与公安部等权威机构合作、技术抓取互联网社交网络信息等。3)非担保型本金保障提升吸引力:替代担保政策,平台通过要求借款人额外缴费形成风险准备金,对满足特定条件的投资,保障投资者整体本金,保障过程不包括风险、债权转移,不承担信用风险。

2.行业野蛮发展边缘化拍拍贷,监管加强使平台受益

1)平台盈利模式主要基于对借款人的收费,纯信息平台模式下,其收入来源为①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务费,-年贷款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共同占收入比例在75-90%之间;②逾期费用和补偿,-年其他收入占比5-15%。2)该盈利模式导致拍拍贷贷款交易规模增长慢于同业,成立以来盈利亏损近9年,直至监管整顿违规平台,才实现正收益。年起,行业野蛮爆发,大多P2P平台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资金,以信用担保等方式迅速做大交易额,挤压拍拍贷生存空间。直至年,网贷监管加强,P2P信息中介地位被确认,拍拍贷才实现盈利。据拍拍贷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思P2P商业模式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