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的员工素质很高。这点不得不佩服老胡,以及在岗或者离职的建业人。
昨天关于建业的文章很晚才发出来,但一夜之间,竟然收到了多条留言,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我都放了出来:
十问河南:是要看着建业倒下吗?
这些留言,分为两类:
小部分来源于网友,或者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或者评判建业林林总总,或者高屋建瓴指点河南。看起来热闹,但没有意义。
大部分来源于离职的员工,表达诉求比较克制,有理有据,不枝不蔓。
他们的表现,让我想到了乐毅《报燕王书》中的一句话:
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这在建业被裁员工写给老胡的第一封公开信中,也得到了印证。
然而,昨天《写给胡葆森董事长的第二封公开信》却有了别样的味道。
尊敬的胡董事长:
您好!想必您已经看到了我们写给你的第一篇公开信,我们期待您能作出决策,给我们这些离开建业就失业的建业人一点最后的余温,能够把我们的补偿、拖欠的工资、过期的理财、跟投的本金和欠缴的社保给解决一部分。我们觉得您一定是下定了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可我们还是迟迟没等到这些到账的手机短信,也没听到各项目、各城市公司、各区域、各专业公司以及总部的任何员工、同事、领导给我们回复!
回想起来我们在建业的日子,我们也不必向您表达我们的任何看法:因为我们的领导向您汇报工作时让您看到了想让您看到的,不想让您看到了您一点也看不到,你喜欢看到的,即使没有他们也会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让您看到。在管理团队的簇拥下,在他们高唱赞歌时,您也许真的觉得建业经营的不错,您被他们奉为神明,而他们只不过是愚弄着基层员工,偶尔向您供上几个水果,点上几炷香的神汉巫婆。
可他们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一方面享受着剥削员工、压榨员工的红利,一方面您会在高兴时让他们到更大的庙里继续给您唱戏。神汉巫婆可能待一阵就跑了,可您这座神明就要和建业这个大庙永远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写给刘卫星、杨明耀、王俊、郭卫强和马晓腾(听说他被免职了,可为啥还赖着不走呢)和其他高管团队成员的公开信。
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为什么他们不离开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建业的困局,行业的艰难?他们一个个神通广大,早就知道。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有保障的,因为他们的薪酬是在香港上市公司发的,他们的理财、退房款早就回本实现了收益。建业发行了那么多美元债,究竟买主是哪些公司,背后又是哪些人在控制。优先偿还美元债的政策的背后受益者是谁,这个再清楚不过了。这才是最根本的核心问题。
说什么要和建业共命运,同患难,其实是他们想攫取更大的利益,还想搜刮最后一点金屑银灰。国破识忠臣,建业这样危难的时候,是该试试他们的忠心了。向高管团队借款吧,向每个人借一年的薪酬,不给担保,不给利息,看有多少人愿意。愿意的您可以让他升级为关帝爷身边的关平周仓,不愿意的也可以让他们成为青龙偃月刀下的颜良文丑。
他们吃干抹净、拿着桃木剑潇洒地离开了。只剩下无家可归的业主、倾家荡产的供应商和食不果腹的员工,他们只能骂关老爷不显灵,不会骂神汉巫婆的法力不够通神。
您一位纵横商海几十年的老人,也许真的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停下您泼墨挥毫的手,静静地再一次深思想一想:您的初心是什么,建业现在这个样子该怎么办,是谁推着建业从年的多亿经过3年的时间冲上了千亿,冲上千亿后的后遗症是哪些?你一直强调的稳健经营、匀速前进的长期价值在建业内落实了吗?
再看看我们这些离开建业就失业的建业人吧,我们应该怎么办?去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还是加入诉讼的大军,或者在建业总部港喊喇叭、扯横幅、送花圈、放哀乐。
我们不想这么搞,我们只想让您听到我们的声音,让您痛下决心来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要生存,我们反抗饥饿;我们要衣服,我们反抗寒冷;我们要医药,我们反抗疾病!
我们要钱!我们要血汗钱!我们要救命钱!
胡董,您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长者,值得尊重的老人!因为河南只有一个建业,河南只有一个胡葆森,建业是胡葆森的,胡葆森是建业的!
一群离开建业就失业的建业人
年12月13日
第二封公开信,除了继续表达诉求,还有对内部管理中各种问题的严重不满,典型表现就是针对个别高管的怨气。
一方面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收入是有保障的,因为他们的薪酬是在香港上市公司发的,他们的理财、退房款早就回本实现了收益。”
另外一方面,能看出来,怨气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之前,恒大暴雷之后,也出现了类似事情。
在我看来,恒大的员工、业主、合作商只是痛恨部分高管自私自利、临阵脱逃的行为,并无长期以来的怨气。而建业离职员工对高管团队的态度:
像极了古代老百姓对地方官员和朝中奸臣内外勾结、欺上瞒下的痛恨。
我能理解,不只是建业,整个郑州本土房企之中,都比较普遍,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然而,只有建业离职员工,此时说了出来。这在历史上,很有“清君侧”的味道。
无论是汉景帝七国之乱,还是唐朝安史之乱,抑或明朝靖难之役,发动理由都是“清君侧”,但无论如何,都是叛乱。因此,他们说到这个,也是开始撕破脸了!
最终结果怎样?还不知道。
我只知道,老胡作为近70岁的老人,还很拼。作为河南企业家名片,他很爱面子,如果有一点可能,也不至于如此。
针对公开信,如果兑现某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的诉求,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可如果是人短期恐慌性挤兑,都要补齐的话,就不行了。
三年以来,建业作为河南地方龙头房企,遭遇的灾难和困难,如同河南,一样没躲过。而且还首当其冲了房地产行业下行。
前几年追规模,所谓双千亿,只是短期数据风光,赢得信用评级的提升,并未受益不说,还有一堆后遗症。
还有只有河南、电影小镇、足球小镇、开封七盛角、濮阳大集古镇、神垕钧瓷小镇等文旅项目,现在看来只是透支,是为河南扛起了所谓文旅大旗,但并未打造成第二曲线。
另外,蓝海郑风、J18等项目,即便在离职员工心中,也是充满了争议,原因就是投入与收益极其失衡。
再说救市。河南对建业,虽不像深圳对待万科,但还是很够意思的。比如昨天文章之中第五个问题:
出售文旅项目股权的钱是否到账?
有靠谱的朋友告诉我,河南省文投上半年已给建业十几个亿,而且现在并不想要建业的股权,想把这些钱当成借给建业的,按本息还。
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查询了一下,截至11月份,河南房企商票逾期情况作为参考。与同行相比,建业还不是最糟糕的。相信这里面有河南对龙头企业救助的原因。
如果手里面还有一些资本的话,建业还要面对业主、投资人、合作商以及在职员工,而不只是离职员工。
况且,市场好转的时候,还要手里有牌,不然就彻底完蛋了!因此,当下的建业:
只能硬撑,煎熬下去,等待花开,等待救市,等待市场好转。
而这一波离职员工,要求丝毫不过分:
能够把我们的补偿、拖欠的工资、过期的理财、跟投的本金和欠缴的社保给解决一部分!
在这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降薪,并且以全部身家押宝建业。
现在,只有无奈,煎熬,以及卑微。
我不是老好人,但目前看来双方都没错,诉求也都是要活下去,也都陷入了困局!
该如何破局呢?目前看来,只有两条:
一是内部。除了继续降价促销获取现金流之外,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办法实现资产合理变现。
二是外部。河南省层面,以更大魄力和担当,进行托市,并且将员工问题纳入相关政策。以此等到房地产市场彻底回暖。
这是建业破局的出路,也是所有郑州本土房企的出路。
唯愿老胡,和建业的兄弟姐妹,都有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