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作者:覃汉、石玲玲
周二(3月8日)晚间,央行公告称,人民银行将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市场有观点将该操作比作降准,我们认为有失偏颇,周三开盘国债期货低开低走也是佐证。
央行表示,该部分结存利润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结存利润将按月均衡上缴,不会影响资产负债规模稳定。
也就是说,央行利润上缴与国企利润上缴的性质大致相同,资金直接上缴财政,由财政直接支配。流动性层面,资金上缴先吸收流动性、后财政支出后再释放流动性,但我们认为这对流动性的影响有限,一是资金按月上缴,单月影响不大;二是最终目的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因此央行利润上缴,对债市的冲击主要在于推升宽信用预期。
春节以来,主要期限国债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上行近20bp,两会前后,市场对宽货币和宽信用的看法,几乎背道而驰。下一阶段,是否还有降息降准?同业存单利率是否还要继续上行?下文将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考核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与流动性覆盖率(LCR)、流动性匹配率(LMR)一样,都用于监控商业银行流动性。区别在于,LCR着眼于短期流动性、LMR兼顾短期和长期在内的全局流动性,而NSFR则着眼于中长期流动性,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保持期限匹配,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
从历史数据看,四大行净稳定资金比例普遍维持在-之间,工行、农行指标趋于上升,建行、中行趋于下行;邮储比例最高,基本在以上,年以来持续下行;股份行除招行外,基本维持在-之间,整体波动幅度不大。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①可用的稳定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各类资本与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对应的可用稳定资金系数的乘积之和。②所需的稳定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各类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以及表外风险敞口、与其对应的所需稳定资金系数的乘积之和。
根据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规定,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适用于亿元及以上的银行,达标要求为%。
在上述公式计算下,分子端对应商业银行负债和资本,分母端对应商业银行资产。从银保监会计量标准看,资金来源(负债和资本)和资金使用(资产)的占用时间越长,则系数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如果想达成NSFR考核目标,最好的选择是,尽量拉长资金来源的久期、尽量缩短资金使用的久期,分子越大越好、分母越小越好。
结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①可用的稳定资金,主要对应——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央行投放资金,期限1年以上的存款的计算系数最高,同业存单和央行投放资金的计算系数相当。②所需的稳定资金,主要对应——银行贷款、票据、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系数只有15%,流动性占很少,可以忽略,因此主要考虑贷款和票据。
由此来看,如果商业银行主张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或希望通过票据冲量完成信贷考核目标,就需要加长资金来源的久期,也就是拉长存款的久期、或发行更长期限的同业存单、或获得央行投放的长期资金。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规模越大、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越高,就越需要派生出更长久期的存款、发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期限的同业存单、获取更长期限和更大规模的央行资金。
结合债市行情分析,2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相呼应。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加大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银行资产端久期拉长、规模加大,导致负债端的久期、规模面临更大压力,因此只能加大同业存单发行补充负债,尤其是加大1年期存单的发行量。2月份,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亿元,显著高于前两个月,其中1年期同业存单融资占比58.2%,同业存单供大于求,发行价格也从2.4%提升到2.6%附近。
从历史数据看,年NSFR指标出现后,商业银行同业存单久期持续拉长。年当年,1年期同业存单的占比就从10%逐渐提高到20%,年1年期同业存单的占比已经稳定提高到33%左右。
此外,除了发行存单和从央行获取长期资金这两个负债渠道外,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派生存款,也能够帮助满足NSFR考核。从历史数据看,存贷款增速差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当银行派生足够存款时,银行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就会减少。
年下半年以来,存贷款增速差和同业存单利率一反常态,持续背离。原因可能是,年下半年以来实体融资需求转弱,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持续下行,而存款派生速度加快、但久期偏短,因此存单发行量减少,但央行连续降息降准,导致同业存单供小于需,从而带动存单利率持续下行,与存贷款增速差背离。
下一阶段,在基建发力背景下,中长期贷款有望持续放量,商业银行对1年期同业存单和央行长期资金的需求会持续增加。目前1年期股份行同业存单利率在2.60%左右,而1年期MLF利率2.85%,对商业银行来说,发行同业存单的成本更低,因此有动力继续发行存单补充负债,这可能会导致存单利率继续上行。
但从另一个角度,监管要求同业负债不能超过同业资产的1/3,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发行同业存单。如果央行希望商业银行持续投放中长期贷款,一方面要适时向市场注入中长期资金,如降准、MLF等;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同业存单利率低于MLF利率约25bp,市场隐含降息次数仍有1~2次,央行可能会通过调降MLF利率的方式来减轻商业银行的压力。
整体而言,当前看多和看空的逻辑都讲得通,关键在于,实现宽信用是否需要宽货币做“先锋”。我们认为,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必要条件,如果央行意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就需要帮助商业银行减压。目前10年国债利率上行至2.85%附近,短期调整空间并不大,反而是市场降息降准预期已经降至冰点,如果后续央行增大净投放力度或直接降息降准,投资者可能会再次面临踏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