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演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
TUhjnbcbe - 2025/4/9 22:57:00

引言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演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理论的内涵与特征对于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应该看作是一个不断地服从现实、自我扬弃的过程:突出的例子是弗里德曼的名义收入货币理论。纵观世界各国设置的对外贸易壁垒的总体情况,目前国际贸易壁垒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弗里德曼与托宾货币理论的相似之处

对于西方货币理论的演变不应看作是今人对前人的简单否定。而应该看作是一个不断地服从现实、自我扬弃的过程。突出的例子是弗里德曼的名义收入货币理论。这一理论表现出与早期货币数量说的形式上的基本相似性,但却包含了自魏克赛尔以来对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许多否定成分。例如它取消了“充分就业均衡”、“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等不现实的假定,修正了货币与一般物价水平同步变化的观点,等等。

而代之以对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论证,对货币有引起产量变动之可能性的肯定,对货币变动所引起的资产选择行为从而相对价格结构调整的分析等,其中显然包含了对凯恩斯货币分析的基本思想的某种肯定和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对凯恩斯货币利息理论的结论的否定,即否定凯恩斯对货币变动的短期效果分析的重要性,强调货币变动的长期效果,得出与托宾基本不同的货币政策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弗里德曼的理论观点大多得自实证研究,特别是得自他对美国跨世纪的近百年间货币史的研究,因而,他对早期货币数量论的改造,对凯恩斯货币分析结论的否定都或多或少反映了货币史变迁的某些侧面,是服从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应当说,他的货币理论已经不是昔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旧的货币数量论,而是适应国家干预大为发展时期的“新”货币数量论了。

同样,凯恩斯主义也在发展变化中,已不宜完全按照早期凯恩斯主义者对《通论》的注释来评价今日托宾一类“折衷的凯恩斯主义者”了。例如,有人至今仍认为凯恩斯主义者都是反对高利率的,因为那会抑制投资的增长,这是一种简单化的看法。就托宾来说,他早已放弃了“钉住利率”的主张,而鼓吹钉住“q”。在他看来,利率的绝对值是不重要的,按照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的方法计算真实利率、进而单纯考察这种真实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应考察真实资本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相对水平。

或者说投资的市场利率亦即实际利率(actualrate)与真实利率(realrate)的相对水平,因而只有把握“q”值,才是衡量投资引诱大小的科学方法。托宾认为,这才是对凯恩斯学说的正确理解,而“钉住利率”不过是一种误解。显然,如果我们再把“钉住利率”作为后凯恩斯主义者的通行主张,就确实有点过时了。从当代西方经济流派并存的局面来看,弗里德曼与托宾的货币理论之间顺时应势的一致性是绝对的,在具体观点上互争高低的差异性只是相对的。

国际贸易壁垒的内涵

所谓壁垒,可以理解为障碍。因此,国际贸易壁垒泛指一国采取、实施的或者支持地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立法、政策、行政决定、做法等措施。从广义上讲,贸易壁垒既可用于进口,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也可用于出口,以限制某些商品出境,比如战略性资源的出口。从狭义方面理解,国际贸易壁垒是指具有调节、控制、限制甚至禁止进口(包括货物、服务)和投资效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各种标准、程序和要求等,简称为贸易壁垒。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贸易壁垒的。

造成下列负面贸易影响之一:对中国产品或者服务在该国(地区)市场或者第三国(地区)市场的竞争力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对中国产品或者服务进入该国(地区)市场或者第三国(地区)市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阻碍或者限制;对该国(地区)或者第三国(地区)的产品或者服务向中国出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阻碍或者限制。

由此可见,从法律角度明确界定的贸易壁垒是指外国政府支持或采取的措施,当满足如下两个认定条件:一是与双方缔结的条约或协定相背离,二是对进口产品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阻碍、限制或损害的结果,则可称该措施为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却得到加强。据关贸总协定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约有种。

进入21世纪,经济由半球化转向全球化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国融入世界市场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外贸易的带动,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为了从世界市场中获取发展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屏蔽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虽然“二战”后的关贸总协定和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都在实现其宗旨的过程中力求削减各种贸易壁垒,但由于各国都需要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和制定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而各国的政府所关心的核心问题绝不是如何消除贸易壁垒,而是如何通过贸易发展本国的经济。

因此,即使在WTO一直为消除贸易壁垒而不懈努力的情况下,贸易壁垒的使用仍然不能被有效地“禁止”,反而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在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上更是花样翻新,费尽了心机。“二战”后,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各种常规壁垒的作用虽然日趋下降,但一些新兴的、暂时无法克服的贸易壁垒,诸如环境技术壁垒、反倾销手段以及知识壁垒等的应用令涉“世”不深的我国外贸公司和企业防不胜防。

国际贸易壁垒的特征

以非关税壁垒为核心。非关税手段代替关税手段成为主要壁垒形式,始于新贸易保护主义时期。与20世纪30年代的以关税壁垒为特征的旧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有相似之处,7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国力的衰退,率先实行贸易保护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内经济也相应衰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推动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在保护手段的选择上,由于GATT相继对关税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因而只能使用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

近些年来,非关税措施更是得到了空前的“进化”和“壮大”。大多数贸易壁垒借助WTO等规范,披着“合法的外衣”。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是WTO赋予成员方维护公平贸易和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被称为“两反一保”措施,是实质上的“合规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既是典型的也是主要的“合规性”贸易壁垒。各种贸易壁垒的使用主体范围不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壁垒是以一定的实力为基础的。

第一是高新技术为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是发达国家健全的法制体系对贸易壁垒的实施起到了“合法化”的保障作用;最后,发达国家对整个世界经济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放大了贸易壁垒的实施力度和效果。而发展中国家,最初由于在技术和法制建设等各方面均处于落后地位,所以面对贸易壁垒一度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无力“出击”,有时即使出击,也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近几年状况逐渐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始仿效发达国家,构筑自己的贸易壁垒体系,并逐步投入使用。如中国近几年遭遇的反倾销中有3/5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

结语

总之,从当代西方经济流派并存的局面来看,弗里德曼与托宾的货币理论之间顺时应势的一致性是绝对的,在具体观点上互争高低的差异性只是相对的。从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史来看,弗里德曼与托宾的货币理论沿着“凯恩斯革命”方向的推进是绝对的,对凯恩斯及其前人具体货币观点的机械承袭只是相对的。“二战”后,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各种常规壁垒的作用虽然日趋下降,但一些新兴的、暂时无法克服的贸易壁垒。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演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