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周的10月份CPI数据出台后,整体的风险市场就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虽然时不时的被美联储敲打一下,但整体依然是维持着小幅震荡波动,在离开了重要数据的日子,其实博弈已经变的更加简单了。之前还会争夺一下12月加息的力度,现在市场都已经很明确了,12月加息50个基点已经是绝大概率。
更多的博弈是在12月公布的预期终端利率,而这份数据反而和11月的非农以及CPI的关系不大了,更多的还是看美联储对于年通胀的预期。毕竟12月加息后下一次的议息会议就是年的二月了,也是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后的11个月,按照目前的预期来看,2月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拉升到4.75%可能性较大。
而在二月份之后是否会继续加息,甚至是加息多少就是另一场博弈了。终归还是要看美国接下来的通胀走势,虽然十月份的CPI出现了较大的下跌,但主要还是因为调整了医疗的数据以及二手车的神助攻,核心的住房和食品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上升,而以前作为抗通胀的石油反而成为促使通胀上涨的武器。
虽然市场的解读是劳工部采集数据的滞后性导致了房屋和房租的下行没有被收录,但石油的上涨确实是肉眼可见的。不过还好,在中期大选的阶段,石油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当前WTI已经跌破了80美金,实现了九月份的低点,而布伦特的价格也一度冲破85美金,虽然已经是十一个月的下半段了。
但相信这次石油的价格下跌肯定是可以给广义CPI带来减值,粗略算一下当前的油价均值应该和八月份差不多。而核心CPI的减值主要还是要看房价和食品的价格,这两个方面来说,就像前边说的,起码到目前实际录入的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会上升,也不知道11月的CPI是否可以真实的表现出来。
随着美联储第一阶段的加息结束,第二阶段应该会随着12月的到来而开启,那么第二阶段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一方面和整体的终端利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鲍威尔和其它FOMC官员的讲话中获得一些线索。先说终端利率方向,只要是通胀处于下跌的状态,那么年加息每次25个基点应该是主旋律了。
如果终端利率是5%,那么就意味着年只会加息2次,第一个大概率在二月,第二次除了要看数据以外,大概率会在6月份之前,原因我们等下说。而如果终端利率在5.5%,那就意味着年最多会加息四次。二月,三月,五月和六月,是上半年的四次议息会议,也是加息的主要时间。
而且这也牵扯出了前边说的第二个方面,鲍威尔在10月的加息后演讲中讲的主要一点就是维持较高的终端利率到年结束或者是通胀降低到2%以内,而且在这之后也有很多FOMC的官员表示在年会长期的维持高利率,而全年的加息一共就八次,除了上边的四次外,只有七月,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由此可见除非是通胀一直都无法下降迫使美联储仍然要加息,毕竟突破5.5%的终端利率,否则第三季度前完成所有的加息并且维持利率最少一个季度才是最合理的,所以从时间面来看,只要利率不超过5.5%,很有可能所有的加息都会在第二季度前完成,最高不会超过第三季度,也就是九月份,甚至是七月都有可能。
所以按照这样来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出美联储加息第二阶段的结束时间大约就是在年的六月或七月,并且将终端利率定调在5.5%。而这种预期也恰好符合了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在年的第三季度开始进入经济衰退的时间线,所以对于风险市场来说,在不考虑中期大选的刻舟求剑下,衰退前应该是最后一波反弹。
而剩下的就是要看经济衰退时美国的通胀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如果依然在较高的位置,那么美联储很难会选择放水,也就不会出现年经济衰退仅两个月就结束的情况,届时风险市场很有可能会出现再一次的下跌,甚至跌幅未必不会超过现在。而如果通胀已经可以预期看到下跌,甚至在第四季度有机会降低到3%以内。
那么相信美联储确实有放水的动机和可能,届时叠加中期大选的效应确实有机会走出反转。这样的示例也并不是没有,可以看到年和年两次都是在中期大选前后出现经济衰退,但在中期大选后依然走出不错的上涨。而且这次经济衰退也伴随着地缘冲突,尤其是年就是沃克尔的成名之战。
而年就是著名的海湾战争,其牵扯到的战争程度比目前的俄乌冲突要高的多,但即便是这样,美国依然在年的中期大选后一年内也就是年11月前标普上涨了将近30%。当然这都是刻舟求剑了,而且历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并不能一味的照搬历史。这份数据只是告诉我们当下并不是没有机会。
而回到币市本身的情况来说,虽然现在还是陷入了FTX破产导致的情绪低谷,但这种纯粹情绪面的利空必然会有一个发酵周期,当这个周期结束后就是币市和纳指期货继续高度重合的时候,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毕竟FUD的信息都开始减弱了,想来这个阶段该爆的应该都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未必是短期能爆的了。
另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