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的现代价值分析 [复制链接]

1#

无论是史密斯、李嘉图、马克思和后来的斯拉瓦所遵循的古典传统,还是庞巴维克、瓦拉和马歇尔所推崇的新古典主义学派,他们都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这一核心理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般来说,这无非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个是新古典主义传统的“技术关系”分析,另一个是古典主义传统的“社会关系”分析。也就是说,新古典价值和分配理论是以代表技术关系的总生产函数为基础的。它是一种边际理论,用相对价格来指导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一旦单一产品模型扩展到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异质产品模型,由于其自身的逻辑悖论,它将无法证明自己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的核心在于总量分析。宏观总量的意义来源于资本主义独特的经济关系,与技术无关;后来,古典学派的这种研究方法在斯拉法复兴。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他增加了一个统一的利润率,表明具体的经济关系,以确定其价值和分配。可以看出,上述经典分析传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并未意识到这种经济关系在总量意义上的特殊性在于其货币经济的本质,即,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用统一的货币利率加总得到的货币价值来表示。因此,只有运用经典分析方法,加上凯恩斯的货币经济分析,特别是基于利润的成本收益计算,才能更有效地解释实体宏观经济。

▲李嘉图画像

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资本积累来自利润。提倡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这种观点可以通过书本观点来区分工人和资本家——劳动附加到原材料的价值,即分为工资和利润。租金是付给地主的十种产品的一部分,土地产品的价值是由从生产到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所需的劳动力总量决定的。一个国家的产品必须在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三大阶级之间分配。正确判断各阶层的收入状况,不应以某一阶层所获得的产品绝对数量为依据,而应以该阶层所获得的相关产品数量为依据。

假设干燥机械和农业的改进,总产量翻了一番。如果工资、地租、利润都翻倍,那么三者的比例和以前一样。自然价格中的劳动力成本就是劳动者的生活成本。如果工资反映劳动力成本,那么工资必须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劳动者维持自己生活和养家糊口的能力不应该取决于他们工资中的货币数量,而取决于用这种货币可以购买的实物和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即实际购买力的钱。

▲李嘉图画像

剩余分析法

因此,古典经济学也被称为“剩余经济学”,即与剩余产品的产生和分配有关的经济学。从史密斯到李嘉图,再到后来的马克思,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遵循这种方法。同时,它也受到了斯拉法的惊讶和高度赞扬。然而,“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家在“边际”方法出现后,已经忘记了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的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与新古典理论研究中所显示的相对价格的技术关系不同,古典经济学的乘数盈余分配。该理论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有着一定的联系。统一利润率假说的存在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只是为了利润,利润来自于仆人劳动,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性质,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李嘉图画像

一般来说,古典学派研究分配的方法是基于将社会产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另一部分是由社会自由支配的,它构成了它的“纯产品”或“剩余”,即劳动者必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被替代后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也就是说:社会产品-必要消费=除工资以外的份额(剩余),其中的解释决定了剩余产品的数量及其在每个阶段的分配条件,这是古典学派理论的目的。根据里卡多的说法,“建立管理这种分配的法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这里,将工资以外的产品份额视为“乘数盈余”法的特点是,在确定工资以外的产品份额之前,可以提前确定实际工资率和社会产品。显然,这与新古典供求分析方法完全不同,新古典供求分析方法是对称的,同时基于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稀缺性来确定。相反,在古典学派的方法中,两个分布变量中的一个地解释独立于社会产品和另一个分布变量,另一个变量被解释为乘法余数。通常,实际工资被视为独立确定的数量和确定的数量,其正常水平被视为由“最低生活资料”确定,包括利息在内的正常利润被确定为保证金。因此,工资率水平成为正常利润率所依赖的唯一条件。

然而,应当指出,与古典剩余理论在逻辑上一致的是古典学派的“预付资本”思想。因为对于以特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古典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说,当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以仆人劳动的形式牟利时,资本不再是新古典理论中与土地和劳动并列的普通生产要素,但支配劳动力的一种手段,即资本是货币工资的预付款。资本家用金钱购买资本货物或生产资料的原因,只是提前支付了劳动力和以前生产资本货物的劳动工资。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因此存在“自然利润率”。这种自然的利润率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资本家永远不会提高工人的工资,除非他们能够盈利。因此,在古典理论中,我们需要一个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利润率或工资率,但这个利润率不依赖于技术关系,也与技术关系无关。

▲李嘉图著作

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

李嘉图将价值和分配理论转向了宏观总量。与史密斯不同,李嘉图不想论证由“自然利润率”决定的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而是要讨论利润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因此,他摒弃了斯密的“生产成本理论”,即价格是工资和利润的总和,即工资率w和利润率r相互独立。相反,他认为分配变量,特别是实际工资率和利润率,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反比关系。”。

在李嘉图的价值与分配分析中,社会剩余是他作为古典学者分析利润率如何确定的基础,因此他将利润作为剩余进行分析,并使用了单一的产品模型——粮食模型。说明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假设单一要素劳动投入,生产单一产品粮食,具有固定的生产周期(例如,一年),资本是用于支付粮食的粮食基金的劳动投入。干资本(即工资基金)和产出(即粮食)都是由粮食构成的,因此这里的资本和产品存在物质同质性,因此粮食生产的利润率仅取决于生产条件干粮的数量和粮食的数量按工资率计算,而不是由价格决定的。这样,李嘉图的“粮食”比斯密的“主导劳动”更适合作为计量单位,因为同质化意味着利润速度粮食可以独立于价格而存在。可以看出,上述计算利润率不需要价格体系存在,只需要产出与工资的差额,即盈余与预付工资基金的比例。所有这些数量都以实物(谷物)表示。因此,在李嘉图的单品粮食模型中,农业利润率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值比,与价值的存在无关;一旦单一产品模型进入异构产品模型,它最初用于粮食生产。当以粮食为代表的工资品和资本品开始由粮食以外的商品构成时,利润率的确定就不得不面对价值的问题。因为此时工资和整个资本的数量取决于商品的价格,而相对价格包括利润率的变化。

▲李嘉图著作

为了确定利润率的大小,需要将异质剩余产品和异质资本这两个总量表示为同质数量。这就需要价值理论来提供解决方案。李嘉图解决这个问题的巧妙方法是,他将商品的交换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直接或间接所需的劳动量联系起来,即用同质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示剩余和剩余的确定,从而引入了劳动价值论。因此,社会剩余产品和项目资本的总量可以表示为劳动量,劳动量相对于社会产品分配的转化是恒定的。但是,一旦考虑到分布变化对交换价值的影响,情况就变得复杂了。此时,社会产品的价值和以任何既定标准衡量的剩余产品的价值,即使社会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一般也会随着分配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工资、剩余产品和利润率之间的直接关系将随着异构产品模型的引入而相互影响。因此,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工资的增加或利润率的下降都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这违反了李嘉图试图根据理论的相对价格来确定干生产中消耗的物化劳动量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报酬率无关。

为此,李嘉图认为整个经济中按加权平均K/L比生产的一种商品可以用来表示所有价格,而这种商品可以提供一种不受工资利润比变化影响的测度。从而形成“不变的价值标准”,此时总量的大小不会随着分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现实中的所有商品都不是在相同条件下生产的。不可能找到这种以加权平均KL比率生产的特殊商品。因此,就连李嘉图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实没有完美的价值尺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标准。

意义和价值

李嘉图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来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首先,从经济发展思维的演变来看,李嘉图否认经济增长是在资源无限供给的条件下进行的,无疑是一种进步。在李嘉图之前,亚当斯密没有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作为增长的制约因素,也很少考虑总人口相对于有限资源的压力。第二,指出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必须是一个对外开放、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这是李嘉图对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李嘉图关于外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论证表明,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与世界经济接轨,外贸和国际分工将成为一国经济增长机制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利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国内生产要素的优势,缓解一些生产要素短缺对经济的阻碍;相反,封闭的国内市场,无论竞争多么巨大,无法访问资源。允许国家财富的潜在增长。因此,任何谋求发展的国家都应该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世界经济中。

▲李嘉图照片

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为代价,追求经济的数量和速度扩张,而不重视发展质量和其他经济社会问题。高投入、高消费带来的高速增长将在短期内导致物价上涨,加剧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矛盾,造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它不仅滥用资源,而且影响社会。因此,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识到经济增长过程是一个利益变化和转移的过程,增长问题必须与分配问题相联系。从利益分化与变化、增长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可持续增长的条件,是李嘉图增长思想的基础和精髓,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重组,各种因素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这必然导致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原有利益格局的改变和转移。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了解利益分配的变化趋势。

▲李嘉图画像

从一些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恶化和社会动荡导致增长过程中断的角度来看,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它符合英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发展的要求,为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特别是反对粮食法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促进英国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李嘉图对经济增长一般过程的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历史视角,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概括和绝对化,以个人代替一般,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的规律视为一切社会经济形式的规律,忽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其次,受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响,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和工资上涨必然导致人口膨胀,这是站不住脚的。经济史证明,经济增长不一定伴随着人口的膨胀,而是可以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物质文化水平。他基于“土地收益递减定律”,该定律忽略了技术进步等因素。它只有静态的真实成分,不适合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李嘉图否认资本积累可能导致资本盈余和一般商品盈余。这是萨伊理论的副本。李嘉图以可靠的例子和不言而喻的原则为前提,运用演绎法演绎出普遍适用的经济法。结论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使用的前提必须是真的,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获得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结果,李嘉图将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多个部分,并尽可能将大部分视为“已建立”,然后将简化事物的假设一一堆积起来,留下几个变量,根据假设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