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大教授建议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物价会否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姚洋最近在第七届国家发展论坛上表示,“一个省发3亿消费券没有什么意义,那个省的经济规模在5万亿元以上,3亿太少了,要想有什么作用至少得发到1%的级别,也就是经济规模为5万亿元的省发亿元,全国也是一样,如果消费券发到1万亿元以上,也就是1%的级别,这样对整个经济才会真正起到效果”。

我查了一下去年各地的GDP数据,全年经济总量在5万亿元至6万亿元之间省份为河南、四川和湖北,姚洋提到的5万亿元经济体量的省份发放3亿元消费券大概率指的就是这三地中的一地。

抛开姚洋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的政策,其实国内绝大部分的消费券数额基本上都是以亿元计,多一点的达到数十亿级别,几乎没有百亿元级别的,按照姚洋的提法,每个地方发放的消费券要达到当地经济总量的1%,全国年GDP总量在万亿元左右,1%即为1.14万亿元,而广东和江苏这样的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的经济巨无霸地区得发放超过1千亿元的消费券。

通过发放大量消费券刺激经济看着很好,至少老百姓能够获得实惠,以国内14亿人口计算,1.14万亿元消费券能平均为每一位居民带来元的收入(开支节省),力度不可谓不大。

真的这样发放消费券的话确实能够恢复居民消费信心,提升企业生产积极性,整个经济得以快速运转起来,不过,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商品和服务市场后会否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欧美国家近期遭受通胀困扰的根源是前两年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以美国为例,为了抵消新冠防控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美国开启量化宽松,国债规模从23万亿美元迅速提升至30万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膨胀,边从市场买入有价证券边投放增加资金。

美国政府花出去的钱里有一大部分是直接发给民众的,老百姓拿到钱后要么用来购物、要么投向资本市场,最终美国的资产价格和物价一起涨了起来,高通胀问题直到今日还没有解决。

这么来看疯狂发放消费券有可能让中国陷入与欧美国家一样的高通胀漩涡?

并非如此,至少我们的通胀不会像美国那样凶猛,因为咱们发放消费券用到的资金主要是存量资金,不是增量资金。

美国的量化宽松主要依靠货币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控制市场上资金量多少的政策,美联储降息、购债的目的是向市场投放“新钱”,更加夸张的是美国政府直接发行美债后卖给美联储,将中央银行当作政府的提款机,“印钱”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老美的一些专家还专门为这种无限借债、无限印钱的操作模式搞出了一套理论,即MMT理论。

咱们发放消费券筹集的资金并不是通过货币政策,主要依靠财政政策。所谓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花钱和借钱,发放消费券后的钱属于政府支出,钱不够就发行国债(包括抗疫特别国债)补。由于发行国债筹集到的资金是市场上原本就存在的,所以不会导致新的增量资金(印钱)进入。

当然,当大家拿着消费券买入大量商品的时候商家或多或少会提高商品价格,短期内物价会有所上升,不过,市场经济并不是只有一个卖家,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家众多,这家涨价了不代表另外一家也会涨,价格较低的那家会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最终整个市场的价格趋于稳定,在没有增量资金(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即使会涨也不会长期地涨,大幅度地涨。

因此,按照姚洋的提议发放GDP总量1%的消费券是不会引起恶性通货膨的。

既然如此,政府为何不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手里没钱。

前面说过发放消费券属于政府支出,需要从财政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给老百姓,财政收入不足就只能发行国债,借的钱不仅要还本还要支付利息,消费券发放的太多可能导致政府背上过重的债务,财政政策将没什么可回旋的余地了。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7.3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0.63万亿元,3.29万亿元的缺口主要靠发行的国债填补,如果一下子发行超过1万亿元的消费券,财政收支缺口将达到4.3万亿元以上,需要筹措的资金增加1万亿元。

激活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后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提高,是能够归还借债本金和利息的,但如果大额消费券投进去后效果不佳,经济没能实现想象中的大幅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没有提高至足以还上付出的1万亿元负债的话日子就很难过了,这是咱们在出台与消费券有关的政策时总给人“抠抠搜搜”、不大气的原因。

作为经济学家的姚洋提出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实际效果如何怕是自己也不能确定,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是否需要发放如此大规模的消费券需要进一步论证,从各地现在实施的措施来看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消费券可以采取定向发放的方式,比如针对月收入不足元的居民发放,他们是有消费欲望、需要消费但苦于消费能力不足,拿到消费券后会立马用于消费购物。

另外一方面,低收入人群也是遭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一类人,定向发放消费券同时起到了保民生的效果,也用不着发放1万亿元了。

如此一举三得的方式希望有关部门考虑实行,大数据时代甄别低收入人群并不困难,同时每个地方要根据当地经济、收入情况划分具体的低收入标准。比如,上海这样的城市以元作为低收入标准、中西部地区则以元或者元作为门槛。

提振经济、恢复信心需要花钱,但钱要花在刀刃上。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