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财报的秘密,在建工程里藏利润诗与星空 [复制链接]

1#

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叫佳沃股份,这是联想旗下从事农产品、海产品业务的一家公司,该公司年借壳万福生科上市。

在财务造假圈,万福生科小有名气,曾经造假上市,而被拆穿后,实控人承认的造假的目的非常让人无语,竟然是为了名声好来上市。

一方面,作为农牧行业,有其特殊性,公司利用个人客户现金交易的特点,伪造虚增营业收入。从会计做账的角度来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虚增了营业收入,必然还有另一个会计科目受影响,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公司把金额藏到了在建工程。

随后,万福生科成为各大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教科书经典案例之一,在建工程是上市公司最为“藏污纳垢”的会计科目之一,却经常被投资者甚至审计师忽略。

在建工程是怎样沦为调剂利润的工具的?

通常而言,一家公司购买一件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是直接计入固定资产的,根据会计准则,次月计提折旧。折旧会根据资产属性,被计入成本、研发费用、销售费用或者管理费用,减少利润。

但是,如果购买的是正在建造的设备或者房屋建筑物,短期内不能进入生产经营状态,那么就需要先计入在建工程,等建造完成后再转入固定资产(简称转资),在建工程是不需要计提折旧的。

说到这里,是不是恍然大悟。

没错,推迟转资时间点可以少提折旧,从而增加利润。尤其是资产规模巨大的企业,这样的操作带来的利润非常可观。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做假账,因为准则给了会计一定的“调节”余地。只要有足够的手续能证明转资的时间点是合理的(验收报告、第三方审计报告等),那上市公司的“调节”就是合法的。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业绩是注过水的,影响投资价值,需要进行甄别。

一、中节能太阳能的漫漫转资路

太阳能光伏行业,因为其绿色能源概念,很受资本的追捧。但后来因为投资回报率不佳,不少光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中节能干脆把公司的简称更名为“太阳能”,这样的命名方式,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困扰。在查阅相关信息的时候,搜索引擎会带来非常多的无关资料。

也正是如此,公司在建工程的花样,被隐藏的很好。

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资产总额亿,其中固定资产亿,在建工程24.7亿。二者合计占据了绝大部分。

年仅折旧费就8.3亿,比全年净利润还要多。这里面如果有个风吹草动,对利润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笔者看了看在建工程,熟悉的手法,熟悉的味道。

1、哈密景峡50MWp光伏发电项目。

该在建工程账面余额3亿,从历年财报的在建工程明细看,该项目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年的年报。

结合新闻:年6月4日-中节能新疆哈密景峡50MWp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通过环评审批。

不难推断该项目于年动工,据年报披露,当年完工率88%。

按照这个施工进度,年年初就应该竣工转入固定资产了。

然而,年的年报披露,该项目完工程度95%。

2、中节能复旦长兴70兆瓦光伏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

笔者去查了下新闻,这个项目是年10月开工的,总投资超过6亿元。

年的年报显示,年12月底,该项目完工程度为30%(注意了,这种整数完工程度一般都是人为拍脑袋的),而到了年,完工程度变成了85%。

......

在中节能的20多亿在建工程里,差不多十多亿是有进度人为调整的嫌疑的,假设这些在建工程都转入固定资产,当年影响多少利润呢?

以5%的年折旧率估算,差不多是万。

如果亿的固定资产,再微调一下折旧率......那对利润的影响就会更大了。

公司的平均折旧率约为4.25%,但是公司的各种固定资产类别的折旧年限,有点太长了,比如运输设备10年才提完折旧,要知道搞光伏的交通工具经常跑山路,一半时间就差不多报废了。如果把折旧年限调整的短一下,那么公司当年的利润就泡汤了,会变成亏损。

说到这里,就要提及一下财务人员修饰财务数据和财务造假的区别。

以中节能太阳能为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只要不违反税法和会计准则,就可以定的足够长,从而对当年利润影响甚微,像年能盈利8个亿。反之也可以定的非常短,比如折旧年限统统缩短一半,那么当年利润就是亏损的。

这种调节是法律和准则许可的。税法称其为时间性差异,因为折旧最终是要提完的,你早两年晚两年,最终都要提完,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讲是不影响交税的。

但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却是巨大的,业绩好看一点,就可以股价高一点,然后高位减持套现或者发行股份继续融资获取更大的资本扩展经营规模。

所以投资者在阅读年报的时候,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在建工程的转资情况,都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