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在全球央行紧缩的巨浪中,选择做孤勇者的日本央行终于破防了!
12月20日,日本爆出一个大瓜,超出几乎所有市场的预期。
日本央行宣布,将允许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0.5%左右,高于此前0.25%的波动区间上限。这一消息,可谓是石破天惊,大超市场预期。消息公布后,日本10年期收益率飙升21个基点至0.%,为年以来最高,美元兑日元短线下跌3%,全球股市重挫。
这一举措,也意味着日本央行持续近6年的YCC政策出现动摇,甚至有可能在未来走向破产,日本债券利率可能会走向市场化。
市场解读为:日本国债利率的提升会吸引日本资金从美债市场回流,从而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发达国家的利率终点可能再度提升,给当前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再添阴云。
那么,这个石破天惊的YCC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聊一聊这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以及日本的政策变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YCC:货币政策的一朵“奇葩”
所谓YCC是指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ieldCurveControl,YCC),该政策的目标为将日本的短期利率控制在-0.1%,10年期日本国债的利率控制在0.25%。其本质上是一种取代QE的宽松政策,也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美国的QE比喻成低息借款,日本的YCC就有点像强迫借款了。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种政策的国家几乎没有。大多数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正常无非是降息,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但是这些日本都做了,可是没有效果,YCC实际上是QE失效后不得已之下的激进货币政策,说简单点,就是放水2.0。目的就是没有需求创造需求,比防水,美国也是小弟弟。
要理解日本央行的政策得回到日本的经济上来,年之后的10年间,日本经济几乎没有上涨,好不容易在年开始,获得了4年的经济上行期,但是年开始,日本经济再次掉头向下,移动互联网大爆发与日本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经济增速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美元兑日元从的75快速上升到年的左右,货币贬值近50%,通胀却没有显著增加,可想而知消费如何弱势。
实际上,日本经济的问题在于日本内部的老龄化以及夹心的经济结构,高端争不过美国,低端争不过中国,经济动力丧失。特别是年以后,国内产业大扩张,民营企业大发展,诸如手机、彩电等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被中国所替代。
由于缺乏投资机会以及老龄化的前景,日本长期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是负利率,货币政策已经没有了空间。但是,这样没有效果,因为日本人转头就将资金存入了银行,低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陷入了通缩的风险。
所以,日本为了进一步鼓励投资与消费,于年正式出台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即YCC。在短端市场,直接设定-0.1%的利率,以提高人们存款的成本,断了吃利息的心,在中长端市场,通过央行不断买入国债,以保证国债始终处在低利率,没有投资价值。迫使日本的资金走出国门,去购买美债等资产或者直接投资于海外,因为日本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投资机会了。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海外净资产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这一政策,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低利率资金,一旦日本退出YCC政策,很有可能导致日本的海外资金回流,全球流动性收紧,资金成本大幅上升,短期引发“金融大海啸”。所以,日本央行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的“不定时炸弹”。
因此,此次日本央行将YCC政策中十年期国债的上限由0.25%提高到0.5%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慌。
YCC政策的代价:日本政府的拼命补贴
资金从来都是有成本的,日本如此低的利率本质上是不可能的。在全球范围内通胀的大背景下,通货膨胀率都远高于日本的国债利率,因此日本的YCC政策背后本质上是一种拼命补贴。
日本政府持有的日本债券已经从10%快速上升到45%左右,大量的资金在空转。日本政府的负债占比GDP的比例已经上升到%,已经相当于很多国家政府+企业+居民的整体宏观杠杆率,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此一家。截至年底,日本国债市场规模高达万亿日元,约11万亿美元。
这种政策还衍生出了套息交易,日本投资者从国内低息借入日元,然后转换成美元后,购买高利率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国债,利率差也要远比国内利率要高,日本政府希望日元海外投资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打开,反而成为薅羊毛的对象。
日本这样做还有给自己挖坑的风险。因为债券的收益率不仅仅是债券的票息,还有价格,一旦未来日本被迫提高市场利率,那么日本的国债价格就会暴跌,为了防止下跌,日本央行又不得不大量托底,导致手里存下的债券越来越多。同时,一旦全球范围内处于紧缩周期,日元与其他货币的利差加大,日元会出现贬值,进一步降低日本国债的投资收益率。
长此以往,日本国债就会成为日本央行坐庄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流动性也越来越差。一旦利率不断提高,日本政府将不得不在当前债务赤字的情况接受更大的财政赤字。如果解决不了,日元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金圆券。
不过,日本在上世纪50-80年代,借力于冷战的国际格局,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目前还能够承受的了,换了一般国家早崩盘了。
日本央行没有选择
当前,日本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年7月份以来,随着日元与美元利差的走阔,日元出现快速贬值,几个月时间从上升到最高。货币的贬值叠加世界范围内的通胀,日本国内通胀再起。
数据显示,日本10月CPI同比已上升到3.71%。通胀的压力日益增加,如果日本不再改变,日本国内的通胀将会引发经济问题,从而进一步形成贬值预期,对日元资产将形成打击。
摆在日本面前有三个选择:第一是提高利率上限,第二是全面放弃YCC,采用市场化定价,第三是硬扛。
显然,日本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因为第二种方案的短期代价太大,第三种方案是杀敌自损0的招数,所以日本央行看似有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
日本央行的钱途:贬值换出口
展望未来,日本未来大概率还是会维持YCC政策。
因为日本的货币政策背后是经济问题,货币政策从来都是经济政策的辅助工具。日本经济活力的丧失,是日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前有美帝挡路,后有中国追赶,内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比较优势一步步弱化。相反,只要日本的经济重新走上正轨,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日本的海外资产最多,国债也是日本人自己持有,但现实不是如此。
当前,日本所面临的通胀压力是短期的,一方面是因为短期日元对其他货币的利差过大,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带来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因能源危机而在高位。
而当前,美元加息预期已经见顶,大宗商品也处在下降周期中,未来日本面对的通胀压力会逐步缩小,甚至再度陷入通缩。
所以,日本的出路就是日元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从而保持部分产业的竞争力。然后用通胀去冲抵日本政府所面临的巨大财政赤字,这才是日本政府未来要走的路。
对A股有何影响?
日本贬值会对东亚的出口经济形成压力,特别是中国产业升级后,比如机床、化工、工业母机等日本传统强项形成国际竞争。不过,这种影响是偏长期的,而且中国的人力成本低于日本,现在的问题不是价格问题,是供给问题,所以日元贬值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冲击是相对缓慢的。
短期来看,日元此次提高利率上限,可能会维持较长时间,短期内可能不会继续提高,因为通胀的压力在降低,而日本的政策方向显然是主动走向可控通胀,利率的影响更多是一次性的。对A股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港股受海外流动性影响相对大一些。
相关往期文章
?10月28日——《日本零利率、低通胀的怪圈是如何长期存在的?》
?10月28日——《失去30年,日本正回到历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