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吴婧上海报道
3月8日,央行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央行上缴利润实际上是把央行的所有者权益变为了负债项的财政存款,随着财政存款投放,就会形成基础货币,因而央行上缴利润,既是财政政策,也是货币政策,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
一位央行地方支行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与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相比,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较缓,且已进入稳定期,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留足了空间。
央行利润上缴财政是国际惯例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同日发布的财政预算报告也提出“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亿元”。
年财政支出会同比扩大2万亿元以上,钱从哪里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除财政收入外,一是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二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包含央行这部分)。这次公布央行向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属于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或者是补充说明。
平安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认为,央行上缴利润,对应着央行不扩表也不缩表,但是负债结构上可能由其他负债转移到财政存款,或财政存款中的“不可用”部分转移到“可支出”部分,操作的当下超储没有变化。但是如果财政开始支出,会补充流动性,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是一种央行流动性的投放方式。
实际上,央行上缴结存利润,不是今年特有的安排,而是惯例的延续。一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部分,列有“中国人民银行上缴收入”这一细分科目来专门统计央行上缴的利润规模;另一方面,财政部在就央行上缴近年结存利润问题答记者问中强调,“世纪疫情发生以来,为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在财政政策措施上,我国一直预留政策空间。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以应不时之需,是预留的政策空间措施之一”。
在郭磊看来,年疫情发生之前,央行(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会向财政上缴利润;~年暂停,主动预留政策空间;年在财政赤字率设定偏低但稳增长诉求偏强、财政需要保证支出强度的背景下,前期主动预留的财政政策空间在今年被启用,央行留存的利润重新要求上缴,纳入到今年的财政预算。此外,央行利润上缴财政,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
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特定机构”并非首次出现。年,李克强总理就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及,“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而从当年的财政数据看,非税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20.15%,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特定机构。
对银行间流动性影响有限
张继强认为,通过对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金融机构、央行的利润上缴都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显著影响。事实上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上缴利润,其最终目的都是形成财政支出,况且基础货币的变化在央行视角下是明牌,完全可以通过短期逆回购等进行对冲。一旦上缴的利润被支出后会重新投放到市场,因此不会对银行间流动性形成太大冲击。此外,今年的财政扩张不同于以往提赤字+发债的形式,对债市形成的供给冲击也会更小。
信达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认为,如果央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而过去几年央行只是暂停上缴利润,这样的行为并不影响央行将外汇储备收益的结汇形成结存利润,那么资产端外汇储备收益结汇形成负债端结存利润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央行利润的上缴实际上只是将结存利润变为财政存款,只是负债端科目的变化,这并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也不会对流动性产生冲击。
但是,当财政将这笔收入支出后,这笔资金回到银行体系中,就会使财政存款变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这就会带来流动性的变化。而且,这笔支出与一般的财政存款支出存在差异。李一爽认为,由于我国财政是以收定支的,以往任何一笔财政存款的支出都会先有因为缴税或者发债带来的财政存款流入,这也是资金从银行体系的流出。但是由于央行上缴利润带来的财政存款上升并没有前期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因此这笔财政存款在支出后对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完全意义上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利润的上缴接近万亿,如果这笔资金是一次性的支出,这对于流动性的冲击可能是非常大的。但是,考虑央行表示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而财政的支出也存在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在年全年延续,后续每月释放的资金可能也不足千亿。李一爽认为,这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也是相对有限的。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央行结转利润的操作会对流动性形成支撑,但是考虑到平均至每个月,每月对流动性的支撑可能仅不足亿元,而OMO和MLF在流动性紧张时都能轻松提供千亿级的流动性支撑,因此央行的结转利润操作难言会对央行全年降准降息操作产生影响,更多的是为财政提供更多“弹药”,在今年稳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形下,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帮助地方财政特别是县区财政缓解减收压力。
总体而言,短期来看喜忧参半。刘璐认为,一方面,会进一步引起宽信用的预期,另一方面,担忧的是结构性政策逐渐常态化,形成与传统政策相配合的体系,意味着传统的宽松信号,如全面降息降准可能更不容易出现了。有利的是,便宜的、长期的流动性投放,有总比没有强。
郭磊认为,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主要映射出的积极信号是政策协力稳增长。如央行所指出的,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前宏观面线索多元且复杂,但稳增长举措一直在延续。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政策仍有进一步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