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工程建设行业成为“基建大年”。从数据上来看,年1-10月累计同比增长12.8%,-年(年是两年同比)同期增速分别是0.66%、3.19%、2.02%、2.58%,年基建投资增速已然是年以来的高点。年专项债叠加一系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发债融资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大大推动了基建投资的增长。同时,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发行及使用,发挥出了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的作用,推动基建行业整体景气度上行。
01
工程建设企业投融资发展面临的机遇
1.经济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基建投资。从年政策环境演变来看,年4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召开,再度加码经济稳增长,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扛起了扩内需、促循环、稳增长的大旗,基建投资迎来了新一轮加速期,基建投资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将处于更重要地位。年基建领域已获得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净投放力度加大、专项债的项目准备时间比以往更早以及下发速度更快、专项债发行规模扩容、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等。
同时,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稳增长的信心,其中部分重大基建项目是基于全国或地方层面十四五规划下推进的,并在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了相应部署。政治局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的各项稳基建政策效果正在逐步呈现中,年可认为是基建集中发力的阶段。从宏观政策上来看,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试点进一步推进、城投融资政策逐渐松绑等,宏观支持政策的效果值得期待。
2.工程建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行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的助力下,建筑央企、区域基建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受益,新签订单和业绩表现亮眼,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历史数据上来看,年至今,八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金额较快增长,年复合增速为13.6%,远超全行业年复合增速7.8%。年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金额13.4万亿,同比增长19.7%,大幅超过建筑行业新签合同增速6%,市场占有率从年的24.4%提升至年的39%,市场份额正不断向龙头企业集中。
3.多渠道资金支持成为基建持续高增长的抓手。资金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公共财政、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依然为主要资金发力点。对于公共财政,年的基建弱支出为年基建放量预留了明显空间,专项债发行额度更充裕、发行速度更快。特别是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齐发力,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
5.不同于国内企业贷款需求整体低迷的情况,基建贷款正逐步放量。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二季度央行会议明确“加大对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央行也在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释放贷款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这一举措将有望降低高杠杆特色的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压力。
6.在地方政府自筹资金中,城投债、PPP和基建REITs均获得政策支持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释放出对城投债的监管转松信号,以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力度。因此,在市场化资金方面,城投债融资成本降低、后续发展非常值得期待。而基建REITs、基建资产证券化ABS也是未来工程建设企业市场化融资的重要渠道。
7.REITs是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强调要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其中具备较大规模优质存量资产的领域及地区是盘活存量资产的重点方向,REITs是当前盘活存量资产最主要的方式,PPP及其他相关方式可进行辅助。《意见》提出要完善规划和用地用海政策,落实支持REITs的财税金融政策,加强督促激励引导,用好回收资金增加有效投资,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及财政收支压力。由此可见,我国REITs加速势在必行,工程建设企业可积极介入REITs平台,形成“投资建设-运营-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加速回笼资金、降低负债率,助力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
02
工程建设企业投融资发展面临的挑战
工程建设企业营收加速增长背后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压力增大。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年行业营收加速增长,但受地产行业影响,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以建筑行业为例,年建筑行业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5.31%,较年同比增速提升了1.15%,超出同期固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水平。毛利同比增长14.89%,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84%,较年大幅下降8.82个百分比。其主要原因为由于年我国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偏紧,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装修装饰和工程咨询服务经营承压,多家公司信用减值大幅增加,拖累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
从经营指标情况看,年建筑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滑,毛利率为11.22%,同比小幅回落0.04个百分比,整体净利率为2.83%,较年下降0.43个百分比,ROE(净资产收益率)为7.73%,同比下降1.03个百分比,主要是装修装饰和工程咨询服务板块毛利率下降和信用减值损失高增所致。
年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稳定,为74.10%(同比增加0.01%),基础建设、专业工程和工程咨询服务板块负债率均有下降。建筑行业各二级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均保持正向流入,但整体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94亿元,同比减少了69.60%。进入年建筑行业整体实现稳健增长,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47%。但受年一季度疫情影响带来的短期扰动和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建筑施工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均同比回落,分别为9.29%(同比减少0.48个百分比)、2.99%(同比减少0.13个百分比),各子板块毛利率也较一季度均有所下滑。随着下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建筑施工企业开工率迎来反弹,但不同类型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压力也正逐步显现,短期流动性趋紧,行业分化明显。
中小工程建设企业融资难,生存环境愈发艰难。从不同规模的工程建设企业来看,家工程建设企业中,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2%,占资产总量的6.94%。但中小企业近6年的资产负债率在持续上升,从年的58.8%上升到年的68.6%,资产负债率平均每年上升1.6%。
且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在运用传统债权融资手段上与规模较大企业相比严重缺乏竞争力。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深化调整,行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发生变化,EPC(工程总承包)、F+EPC(融资+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为主导的商业模式推行,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越发重要,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从统计数据中可见,尽管中小工程建设企业近年来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其利润自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到利润一度为负的状态。年中小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仅为44.6%,远低于行业均值64.7%,其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部分工程建设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存量资金的时间价值。随着工程建设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项目公司及各分(子)公司也随之增多,使得集团企业很难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控制成员企业的资金运作就更为困难。为解决资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集团资金管控开始推行,主要以规模集聚效益为主;“十二五”期间至今,随着经济规模扩大,集团资金管理转向了存量集中和流量监控并存的阶段。集团资金管理从强调存量集中阶段,到存量集中与流量监控阶段,这些行为都还是以实际发生的现金业务为基础,未从经营视角去管理合约现金流,致使财业脱节,财务层面无法时时了解和掌握集团未来任一时刻资金收付情况,无法预测集团下一天资金收付缺口,导致集团层面无法把存量资金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以提升存量资金的时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