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法国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仍然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十六世纪,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就已发萌,只是因为封建制度的阻挠,所以拖到十八世纪下半期才成长起来。十六到十八世纪,商品货币经济发展,重商主义流行。
欧洲各国都致力于商业,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非常重视贵金属,把金银的增加视为国富的标志,在贸易中力求顺差,用增加输出减少输入的办法来积累金银。法国也不例外,到十八世纪时,已是仅次于英国的商业殖民强国,拥有庞大的商船队和舰队。马赛、南特、波尔多、圣马罗、迪耶普等沿海大城市,对法国贸易起着巨大作用。
大商人把法国的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大部分产品以及部分农产品如葡萄酒、汇集到这些港口城市来输出。从这些港口,法国商人与欧洲各地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比利时、弗兰德等进行贸易活动。至于国内商业。因构成基本群众的农民几乎什么也不买,市场十分窄狭,只有贵重奢侈品如天鹅绒、锦缎、花边、磁器、化妆品等等在那里流转,专为贵族阶级服务。商业资本的活跃和发展,不仅为工业准备了资本,而且刺激了工业发展。
十六世纪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分散的工场手工业的萌芽形式在法国的农村出现,城市包卖商通过家庭手工业使农民为他纺棉纱、织造毛麻织品、花边、陶器等等商品。有的农民为了生产商品,也使用工人,一般用管饭来代替工资。这种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周围的农村里。在城市里,则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形式。十七世纪时,法国的城市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保存着中世纪的性质,但因经济上的深刻变化,城市手工业行会已无力阻止手工业者的两极公化。
许多行东破产了,少数行东则发了财。富有的行东把定货分给别人去做,或扩大作坊,雇用越来越多的“帮工”和“学徒”。当时,这种雇用十名到二十名工人的手工作坊,已属常见。那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几十名工人的企业,但大规模的、集中百名工人以上的工场还是很少的。这些为数很少的大工场,就是法国政府办的“王家手工场”。在重商主义思想支配之下的法国政府,是为了增加税收,为了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大量金银而开办王家工场的,但在客观上,这些大工场却成了后来法国大工场手工业的摇篮。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封建势力是要巩固自己统治和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但法国封建政府开办王家手工场的结果,却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可见进步的资本主义一定要代替落后的封建制度这个客观规律的作用。十八世纪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发展。所以马克思说: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手工工场的典型。十八世纪中叶,法国的某些工业中,已开始使用简单的机器,并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如蒲芬发明的高热熔炉,勒奥缪发明的寒暑表,马格对丝织品生产的改进,赫罗对毛织品染制的改进等等。
加以英国产业革命的影响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法国工业家尽力采用或仿制英国的新式机器,年以后,法国的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和采矿工业都已发展起来,并且具备了近代工业的意义。例如纺织工业,里昂的丝织业中有名雇佣工人,这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奥尔良的纺纱工场中装备了法国自制的英国式纺纱机,这种机器在24小时内可以纺公斤棉花。色当有许多大规模的制造军用呢绒的工场。“王家手工场”也多半使用了机器。
又如采矿业,年开发昂杰安煤矿的一个股份公司,拥有名工人,配备12台蒸汽机,每年获得万里弗的收入。当时最著名的克勒佐工厂已使用最新式的技术设备。亚尔萨斯的。炼铁厂也采用了英国式的熔炉,工人人数也很多。法国沿海各主要城市如波尔多、马赛、南特、里昂、哈佛尔等地的工业,也各具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些地方的呢绒、麻布、玻璃、石碱等产品。除供给国内市场外,还远销东方。可见到十八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在法国工业中已大大成长起来了。工业又推动商业。十八世纪下半期,就商业发展程度来说,法国仅次于英国而居欧陆各国之上。
年,法国对外贸易总额比年增加四倍。~年,法国输出的农产品从万里弗增加到万里弗,工业品从4万里弗增加到万里弗,殖民地商品从1万里弗增加到万里弗。于是商业港口迅速发展,形成了波尔多、马赛等大商港和拥有大量资财的工商业家,例如波尔多有个船主波拿斐就拥有三十艘船和价值万里弗的家产。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巴黎已成为工商业中心和金融活动中心。
十八世纪初,巴黎已具备大城市的许多条件。人口众多,市面繁华。十八世纪下半期,巴黎发展很快,除伦敦外,它已成为欧洲最大城市。这就是资本主义在法国工业中发萌成长的情况。但是,当时封建行会还普遍存在,仅巴黎一城就在四十多个行会。行会制度,只有利于封建国王的榨取,官吏的勒索和行东的垄断,对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却是很大的障碍。严格的行规,阻碍了自由贸易,阻碍了生产技术的改进,阻碍了大工业的建立。
一句话,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不到顺利生长。因此,在革命前的法国,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及城市小生产占据优势。除行会束缚外,还有封建割据的束缚。当时,法国各地关卡林立,货物每过一关,就要纳税一次。例如由奥尔良运一桶酒到诺曼底,经过层层纳税,价格被提高20倍。同时,各地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也极不统一。新兴资产阶级对当然不愿长期忍受,而封建势力又不会自动放弃其统治,这就给即将来临的大革命埋下了一个深刻的根源。
法国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表现在农民之间出现的新型关系上。十七世纪时,法国农民中出现了财产分化现象,互相租地现象,富有者役使无地农民的雇佣劳动现象,以及寄生虫阶级已经分化出来的现象。不过这种新型关系只是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形式,真正的富农农场或企业式的大农场在当时的法国农村中是非常罕见的。到了十八世纪,情况就不同了。农村中除富农经济外,还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大农场。
~年间,法国的大封建主开始强占公有土地,有的还实行圈地,驱逐佃农,把耕地变成牧场。在法国东部地区,有些大地主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就已经圈占土地,驱逐佃农,把分散的领地集中和扩大,建立了英国式的资本主义农业,进行大规模的农场经营。这种圈地,只发生在某些地区,远不如英国那样普遍深入。此外也有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购买贵族的领地和庄园。建立了一些资本主义农场。这就是法国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萌成长的情况。但是资本主义在法国农业中发萌成长是比较迟缓的。这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的严重束缚。
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的农奴制度虽说早已消灭,但广大农民-自由佃农、主要是对分制佃农、以及无地少地的贫雇农,还受着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压迫,这就使他们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效率,使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就不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广大的市场和充分的劳动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封建剥削,不仅妨碍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同时也妨碍资本主义在工商业中的发展。这是当时法国极其深刻的社会阶级矛盾。在这个基础上,农民不断起义,酝酿着大革命的风暴。作为大革命主力军的法国农民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了反对封建制度的联盟。
工场手工业建立的经济前提是资本原始积累。法国在十八世纪所以成为手工工场的典型。正是由于以往一两个世纪以来有了相当的资本原始积累。法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是跟剥夺农民有联系的,但剥夺的主要方法不是英国式的圈地,而是租税压迫。沉重的租税,迫使无数农民典押和出卖土地,变成分成制租佃者、雇农和赤贫的流浪者。这些人构成了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工扬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和英国十六世纪的“血腥立法”相似,法国国王在十六世纪前半期颁布了一系列对付流浪者的残酷法令,迫使走投无路的破产农民成为工资奴隶。
国债制度也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法。它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不定期的公债,有强迫城市资产者的借债(里昂的次数最多),有包办间接税的短期国债,包税人先向国库交纳一笔钱,取得一年或二年的包税权,把征来的税款全归自己,税款中包括极重的附加利息。还有卖官鬻爵,这是法国国债的特有形式,出卖的主要是司法和财政机关的官位,这些官位使资产者不冒任何风险,不事殖民远征,不怕旁人竞争,而取得比从事工商业丰厚得多的收入。
这些形式,构成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特点。其结果是“第一,巨额国债的还本付息,是由提高租税负担而来的,这就使广大城乡劳动群众贫困破产,最后成为工资奴隶。第二,如果说英国积累起来的货币财富多半转化为开办手工工场的资本,那么在法国,这些财富则多半转移到国债方面,成为高利贷资本,以致在十六、十七世纪时,法国资产阶级中就已出现了食利者阶层。第三,国债一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另方面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速度。保护关税政策也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杠杆之一。
路易十四(~年)的大臣科尔伯施行这个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本国工商业,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以增加国家收入。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下,这时法国出现了一支大型的商船队。和欧洲国家与殖民地通商的独占公司也出现了。作为原始积累的又一种形式的殖民扩张,在十七世纪时也在加紧进行。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路易西安纳,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通过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法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货币财富。十六世纪以后,法国对外贸易已相当发达。贸易范围除欧洲各地外,西至美洲。东达印度。
到十八世纪,对外贸易更加发展。~年,其对外贸易出口额为亿里弗,而在~年,即上升到亿里弗。六十多年间,增长约五倍。对殖民地的掠夺也是十分残酷的,单就所谓“贸易”一项来看,在~年间,贸易额就从万里弗增加到万里弗,增长8倍以上。除上述途径之外,法国还通过对欧洲其它国家的侵略政策(例如在路易十四统治的54年内,有32年在战争中)。海盗活动(如拦截满载白银从美洲回国的西班牙船只),贩运奴隶等手段来积累大量金银财富。
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过程就是这样。马克思曾指出法国原始积累与英国不同之点和类似之点。他说:在法国“剥夺是用(与在英国)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又说:“被剥夺者大量流亡的情况以及摧残他们的法律,就其内容而论也是相同的。”关于法国原始积累与英国不同的独特之点,可以析列如次:法国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主要是由于封建主侵占了公社土地,由于欠税而用法律手续拍卖了农民土地,由于资产阶级收买了贫农的土地;法国的殖民制度不曾起过如英国的那样作用,例如英国在印度的掠夺。法国资产阶级基本上在专制国家的保护下积累资本。国家授予资产阶级包税、购买土地、放高利贷的权利。
十八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革命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在年5月的“三级会议”上,因财政问题发生冲突。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群众攻占巴士底狱,革命正式爆发。之后,革命的烈火,很快地燃遍了全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可是,人民群众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却被大资产阶级所独霸。
大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有密切联系,不愿彻底废除封建制度,想和封建势力妥协,只实行某些资产阶级改良政策。在全国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和广大农民不断起义的逼迫下,制宪会议才废除一些不甚紧要的封建特权及封建义务,而对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各种封建租税问题,则不予解决。仅在年11月通过没收教会土地的法令、年通过没收逃亡贵族土地的法令。但没收的土地却宣布为“国有财产”,由国家高价出卖。
广大农民无力购买,结果是大量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富农手中。对于主要封建义务的取消,制宪会议规定必须通过赎偿,而赎偿条件又很苛刻,赎偿费也很高。例如,土地赎偿价格竟相当于农民每年应纳租税额的30倍,赎偿须以公社为单位,须先交清以往欠债,在地主同意后方可进行。当农民反对这些“恶毒的法令”时,他们竟对农民实行残酷镇压。大资产阶级的制宪会议,为了保护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在年8月取消行会制度,建立发明特许制度,废除封建专制政府的工商业法规,废除内地关卡,统一度量衡制度,等等。
甚至在年7月6日还通过了禁止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法律。到年6月,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雅各宾派掌握政权之后,才在颇大的程度上执行了人民的意志,摧毁了封建制度,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土地问题上,年6月到年5月,先后公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法令,其内容主要是:没收国王、逃亡贵族及教会土地,由国家分成小块出卖,农民可以在10~20年内分期付清地价,不计利息。这就使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严重地摧毁了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把二百年来封建领主从公社夺走的土地归还公社农民,由他们自行分配,并规定划分给农民的公社土地,在十年之内不得因债务而将其没收。法国北部、南部和东部大多数的公社土地,都进行了分配,使几十万农民成了小土地所有者。西部和中部,因处于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没有进行土地分配。
完全地、无代价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和租税,从而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对于雅各宾派的这一政策措施,列宁曾说它是真正革命地摧毁了过时的封建制度。使法国过渡到更高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自由的农民土地占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消灭,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但是,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忽视了贫苦农民的利益。比如土地不是无代价地分配给农民,而是卖给农民,即使售价很低,赤贫的农民仍然买不起。同时,没收的只限于亡命者的土地,没有彻底摧毁大土地私有制,这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工商业政策上,雅各宾派虽然限制物价,但同时也限制工资,保留了大资产阶级专政时期所制订的禁止工人罢工和成立工人组织的反动条例。这就逐渐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大资产阶级实现反革命政变提供了条件。年7月27日,反革命的大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实行反动统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后来的历史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法国来说,这一革命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扫清了工商业上的障碍,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对欧洲来说,这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可以看作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全人类来说,它在历史上开辟了资本主义在各先进国家中胜利和确立的时代。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它是法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由发生时期进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通过拿破仑广泛的军事侵略及其后的殖民地掠夺,等等,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结果,法国确曾积累了相当多的货币财富。
但是法国的原始积累不如英国那么充足,其原因主要有:没有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法国的海上势力不如英国的强,殖民范围不及英国的大;大量财富消耗在战争中,消耗在官廷贵族的荒淫生活及官僚制度的糜费中。许多资产者贵族化,把大量财富用于购买封建地产、爵位、官职、包税和放高利贷给贵族国王,而不愿投资于企业。法国原始积累本来就不充足,加以大量散失,导致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英国。
关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法国也不如英国那样顺利。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法国是封建统治的小农制国家,农奴还未全部解放,农民的自由化与无产化并未同时发生。十七、十八世纪,虽曾发生过圈地运动,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对雇佣劳动者的形成,作用较小。在城市,封建行会制度一直保存到十八世纪末,也严重地阻碍了雇佣劳动人数的增加和选择职业的自由。
结语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原属于贵族、僧侣的大部分土地都分售给农民,资产阶级和富农买得的国有土地也大部租给农民,这就加强了小农制度,使广大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严重阻塞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