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猫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改革利率变动以及特 [复制链接]

1#

引言

英格兰银行也可在国库券市场开展业务以便影响短期利率。例如,就像年以来所曾做过的那样,它可以在每周招标中或在其每月业务中调节对市场的国库券供给,以便创造它所要求的利率。

由于国库券是储备资产,其数量变化影响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贷出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如果国库券的供给大量增加(有如70年代情况),造成各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变为过量,英格兰银行就可以使用货币政策的另一项技术,即特别存款。

试图改变各银行流动性(即储备状况)的另一种方法是变更政府用以为债务融资的金融工具,例如,如果政府用较多金边证券、较少国库券来融通其需要称作“改用长期债券代替短期借款”为国债融资的过程也要缩小银行的流动性,从而也要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最后,应该牢记,公开市场业务的技术要求有十分发达的金融体系、为公众广泛持有的国债数量较大、很大一部分政的证券由中央银行本身持有、又有有效率又能起作用的政府证券市场。

利率变动

英格兰银行用来影响银行存款数量的两个传统工具之二,是通过利率变动。直到年,货币政策的这一工具还是大家所熟悉的英格兰银行贴现率,这也就是英格兰银行准备在贴现行请求它充当最终贷款人时据以为贴现行贴现。或者,确切地说,再贴现的最低利率,贴现的票据包括一流汇票或银行本票。

但是,贴现率的深远影响还不只此,因为许多其它利率都随着它升降。因此,如果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付给定期存款的利率也要很快提高,同样,这些银行向其客户或货币市场成员贷款的利率也要提高。例如,银行对透支收取的最低利率通常比贴现率高2%。年,贴现率被废除了,代之以英格兰银行最低贷款利率,今后这成为英格兰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对货币市场收取的利率,而不是据以决定所有其它利率的利率。

近年商业银行已经不再依赖贴现率,自行决定其贷款利率。于是最低贷款利率的变动不像先前贴现率那样,被人们预期为要自动地带动所有其它利率同样变动。然而,意义重大的是,当年11月英格兰银行把最低贷款利率提高到13%时,商业银行也从英格兰银行得到指示,立即将其基本利率提高到同样水平。于是,当时发生的事情恰和先前因贴现率变动而要发生的事情相同。

实际上,最低贷款利率等于贴现率的再生。从年9月至年10月最低贷款利率由货币当局随意订定。从年10月至年5月期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低贷款利率按以每周国库券招标中的贴现率为基础的公式决定,最低贷款利率通常比招标的平均利率高1/2%,每次凑整到比这一平均利率高1/4%的最接近数。在废除贴现率时,国库券利率为62/3%,从而最低贷款利率变为71/4%。从年到年8月一直保持最低贷款利率,由货币当局在每星期四随意订定。

各银行的基本利率,虽不严格固定在最低贷款利率上面,但一直很紧密地和最低贷款利率亦步亦趋。自年8月按修正的货币控制制度行事以来,英格兰银行不再设定最终贷款利率,但把目标对准使很短期的利率保持在未公布的幅度内,改变幅度须取得财政部同意。在设定这一幅度时,英格兰银行考虑到几种因素,诸如货币供应量(英镑M3)的增长率、外汇市场的状况等。

放弃最低贷款率的重要目的在于加大市场力量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因为据认为运用最低贷款利率来改变利率已对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英格兰银行仍然利用贴现市场来暗示它所要求的利率水平,并已表明它本身打算在它认为情况有必要时,就使用它对利率的随机应变权。年初,人们普遍怀疑,最低贷款利率后制度是否真的是利率决定的新制度。按照竞争与信用控制规定,原打算使利率在信用管制中起比以前更大的作用。

但是,70年代以来有迹象表明改变利率并不总带来信用的最佳分配的结果,也表明要想有效地缩小信用需求,利率必须升到很高水平。即使如此,货币当局在执行货币政策中仍对利率的有用性给予很高评价。例如,在70年代末,就使用很高利率来缩小银行贷款,从而缩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并从而缩小通货膨胀率)取低贷款利率维持在17%几乎近一年(-年),而私人部门对信用的需求急剧下降。

因此,近年来作为货币政策组成部分的利率决定经历了很大变化,虽然英格兰银行仍保留控制短期利率的措施。由于对信用的需求看来还对其成本(即利率)很敏感,因而还要依靠利率变动来影响信用需求,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特别存款

50年代中试图使用30%的流动性比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宣告失败,想要摆脱政府数量控制或贷款最高限的愿望以及需要更富灵活性的货币控制工具,导致在年发明了特别存款技术及其随后应用。这一技术是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有用的补充,特别是在有必要迅速缩小银行系统的过量流动性的时候。使用这一技术是打算比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更有效地完成货币政策目标和加强30%(年以后改为28%)流动性比率要求,而又对短期利率产生较小影响。

实际上特别存款是试图调和货币当局的两个目标:其一,管理国债(即债务管理),这要求政府证券市场保持稳定状态;其二,贯彻货币政策,这和利率的期限结构有牵连。关心使用会引起利率波动的技术,导致信赖非市场武器,从而乞灵于特别存款方案。这样一个方案缩小(或增大)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同许多国家增大(或缩小)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或储备比率所用的方法极其类似。这个技术可以概述如下。

假设银行系统有过量流动性(即流动性资产),这可能引起银行贷款(即放款)扩大,而货币当局想要阻止这种扩大。要阻止这种扩大必须消除过量流动性。这可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来实现。其一,可以采取在长期金边证券市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来筹资,但是,这种方法将引起利率剧烈上升,从而违反国债管理的要求。其二,可以把过量流动性转化为保持在中央银行手中的特别存款,直到货币当局想解放它时为止,以此来“中和”或“冻结”过量流动性。

由于把特别存款锁在中央银行手里,它就不能构成银行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于是用这种方法就减少了银行的储备资产。如果银行都操纵储备比率而这比率又得到满,征集特别存款就将造成银行储备资产减少,从而随后造成信用的倍数收缩。另一方面,解放特别存款则将导致信用的倍数扩张。在英国,特别存款技术创于年并且立意采用它而不采用明显的可变流动性比率,因为它被看作更适合英国银行系统的习惯而又更具灵活性的技术。

特别存款方案的操作从英格兰银行发出征集通知,一般于儿周前发出开始,通知要求在某一日期把各银行存款的一部分存在该行的特别账户上。把资金从银行家存款(各银行的储备资产的一部分)转移到特别存款(不是银行储备资产的一部分)的效果是减少银行储备资产,因而流动性比率下降。要恢复流动性比率,银行就得卖出证券(投资),其效果将是迫使证券价格下跌而利率上升。另一种方法,银行可以减少放款。

在60年代,征集特别存款常附带指示,银行应该用减少放款来恢复其流动性比率而不应该用出卖投资方法。特别存款带利息,利率和国库券利率相等。但是,在年6月至年4月期间,作为对银行未能阻止银行贷款猛烈增加的“处罚”,利率减半。这个方案首先适用于年,为了控制银行贷款增长,伦敦清算银行和苏格兰清算银行必须分别将其总存款的1%和0.5%转变为特别存款。整个60年代,除和年外,这个方案一直在运行。

结语

年9月,未清算的特别存款全部清偿了。随年实行竞争与信用控制,年以来运行的这个方案便为新的方案所代替,后者适用于范围更广的银行,诸如金融行等,但不包括北爱尔兰银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